Q:加拿大留学有哪些生活技巧?
A:对于初到加拿大的留学生而言,身处异国他乡,是否会觉得不知所措呢同学们可能会有种种各样的疑问,例如怎样安排学习?怎样安排生活?下面留学360就为即将远赴加拿大的留学生详细介绍一下。
1、在抵达新生宿舍或投止家庭后,熟悉周围的路况
不论是住在校园内,还是校园周围的街区,首先就要把校园结构,周边的交通情况尽快熟悉,从公交车路线到街道名称。确保走得出去,找的回来。这样既方便自己平时上课放学,也方便周末游玩逛街。
2、去学校的图书馆走走
加拿大的大学也是需要学生自学很多课程的,不论未来你的学习是几点一线,图书馆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。所以,作为新生,可以在刚刚入学,课程没有正式开始的时候,多去图书馆熟悉一下图书查阅,资料使用。而且图书馆一般都有辅导员,通常都是高年级的学长、学姐,他们会非常热心的帮助大一的新生解决种种问题。而且在平时的相同中,也会学到很多大学学习的经验,还可以不知不觉磨炼口语,可谓一举多得。
3、确定自己需要的课本
新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在线查看课程纲领,需要哪些教科书。如果动手早的话,可以抢到图书馆的课本,或者租借。如果等到正式开课,有可能就要花重金买新课本了。
4、结交加拿大的朋友,或者Speaking English的朋友
这不是种族歧视也不是语言歧视。只有多跟当地人相同,多讲英文,才能尽快适应当地的文化,和语言环境。很多留学生毕业后找工作,除了比拼学历背景,专业知识,更多的是要对当地的文化有所了解,能够顺畅的与人相同。固然,同是异乡人,如果见到来自中国的留学生,或者碰巧是老乡,免不了拉拉家常,互相聊聊家乡,聊聊祖国,这也无可厚非。但是如果只和中国朋友来往,就失去了留学的真正意义。
Q:高福利的加拿大什么样?
A:谁都知道加拿大是个高福利国家。穷人教育一路免费,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3.1%。在加拿大,如果没有收入来源,单身可每月领取500到700加元(1加元约合6.06元人民币)的生活保障金,三口之家每月可领取1100到1300加元的生活保障金,如果一直没工作,这笔钱可一直领下去,直到死亡。任何65岁以上的公民不管过去工作与否或工作时间长短,均可申请联邦养老金。
但是,在加拿大你也别想发大财,高福利国家并不是个个都成富翁。有人说,加拿大是“万税之国”,这当然有些过头,但加拿大确实是世界上税负最重的国家之一。高福利来自高税收,此话不假。个人向国家纳税,国家保证人民安定富足地生活,在加拿大这类国家是天经地义的事。
侨居加拿大多伦多IT人士曾嵘移居加拿大近半年,他以切身体验谈了加拿大这个国家的税制、福利情况。
付出:税负确实比较高
在加拿大,税无处不在。在我所居住的安大略省(下简称安省),合计13%的GST(商品服务税)和HST(和谐消费税)几乎在绝大多数日常的交易中都需要额外支付;个人所得税在每个月工资账单上“血淋淋”地呈现,税率比国内还高;至于企业经营,各式各样的税种更是数不胜数。
在安省,13%的GST和HST是一项增值税种,除了规定一些商品和服务项目适用免税外,其余的交易一概征收。这种控制交易商品和商家的办法,比控制征收人群更明确、容易。在加拿大,无论多小的餐馆,甚至出租车上都有正规交易系统或刷卡服务,因为打开门做生意就要面对税务监管,用标准化的系统和服务可以减轻商家的账务负担。当然,总有例外,有人做生意就只收现金人工记账,但照样要客人支付13%的税。
对个人所得税,加拿大和中国一样采用累进税率,主要由联邦税和各省自己的税叠加而成,两部分的税率不尽相同。简单估算,假如年收入为10万加元,理论上每年要交约28354加元的所得税。
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采取先征后退的方法。个人的每次收入(加拿大的薪酬发放多为周薪或者双周薪)只要超过了区间的起征点就要按比例纳税,至于最终年收入是否超过起征点,将通过年度个人收入申报来确定是否需要补税或退税。
从以上的纳税比例来看,加拿大税负明显比中国国内高。难道加拿大人比中国人能忍受?或者说这些税对于加国人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?不是。为什么中国人和加拿大人对税的态度会有天壤之别?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其一,法规的明确性;其二,税法的公平性;其三,税的用途。客观说,绝大多数人不会选择去触犯法规,只要法规明确规定的税率和适用范围,大家不会觉得交税难以接受。对征收对象,国内最可怕的是有太多特例,太多“不适用范围”,导致很多人削尖脑袋挤进这个“不适用的范围”,享受各种不该享受的待遇。
回报:让你觉得都不好意思
有付出就要有回报,交了税就要享受到纳税的好处,不是简单的“纳税光荣”就会满足,否则人人都不会自觉纳税。加拿大对纳税人有什么回报?
关于税的用途,联邦及每个省的税务机关网站,都有清晰的报表和说明,告诉人民每年的税收和使用状况。但相信大多数平民百姓并不太关心这些,大家会更关心真真切切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利益。
除了上边提到的退税及各项福利外,纳税的多少还将影响个人信用、贷款申请以及移民亲属团聚申请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。
刚到加拿大时,在移民服务中心,服务顾问拿出了一摞表格,要我仔细阅读琢磨后再填。我花了将近一个星期才能完成,填完之后换回来的是一系列的回报:
首先,对于小孩,政府从不会吝惜。大家耳熟能详的牛奶金(CCTB)和育儿补贴(UCCB),是政府资助所有家庭抚养婴幼儿的补贴。在安省,6岁以下小孩固定每月补贴100加元,然后根据家庭收入状况另外给以援助,可以拿到将近380加元,也就是说每月总计最高有480加元的补贴。因此有人笑说,多生几个够养一家子了。此外,每年每个小孩还可以获得约500加元的课外活动补助,用于培养小孩的各样兴趣爱好。
其次,政府每年还会根据社会的平均收入和消费水平,计算出一个针对个人(家庭)的税收抵免。这些减免当中有部分是不可返还的,将直接用于抵扣个人所得税,因此才有部分免税个人(家庭)的出现。而另一部分可返还的税收抵免,将会每个月以退税的形式支付到个人(家庭)账户上。
再者,针对社会上低收入、失业人群,政府还有一系列的资助计划。比如EI(失业保险),针对在过去52周内工作满900小时的人,在非个人原因被雇主解雇时,可领取政府给予的最长45周、数额最高达55%过往平均周薪的补助。
在医疗方面,加拿大政府也算是“大方阔绰”。每个安省居民都会有一张健康医疗卡,拿着这张卡片可以在安省范围内找自己的家庭医生,每年每个人都有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和一次免费的洗牙服务。如果真的有不幸事情发生了,只要进了医院,在医院里发生的所有费用一概不用支付。当然进医院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,没有家庭医生或者诊所的诊断书医院根本不会搭理你。
而最令人感到幸福的还要数OSAP(安省的学生资助计划)。该计划针对所有安省的居民、不论年龄大小,只要你符合资格就可以申请贷款读书。贷款计划里不但减免30%的学费,还根据申请者的收入状况给予部分贷款免于偿还,而且所有贷款都是免息的。所以在经济
低迷的时候,许多人都会选择贷款去读书深造,等经济回暖后能抓住更好的机会。
一位从国内移民过来的朋友,暂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选择了读书,在聊天的时候感叹:“一分钱都还没贡献就已经收了一堆的福利,都觉得不好意思接受。”
合理合法的避税和延税
在加拿大,政府提供一系列的方式方法给个人去合理避税或延税。
所谓避税,就是通过合法的途径降低缴纳所得税款。而延税,即是将原本现阶段需要缴纳的税款延至将
来某个时期,比如退休以后,从而有效降低当前的应税负担。
在加拿大生活的人,都会接触诸如TFSA(免税存储账户)、RRSP(注册退休存储计划)和RESP(注册教育存储计划)等等。或许和当地人喜欢花未来钱的消费观念有关,过多依赖贷款过日子,政府在前些年出台了一系列存储计划,意在鼓励个人多存点钱,为未来着想。
这些计划怎么实施?怎么引导个人参与?一是相对高息,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免税或者延税的作用。这些计划都针对个人,夫妻双方如果有一方没有收入,或者收入差距特别大时,可以由收入高的一方给另一方存款,从而降低整个家庭的应税收入。因此,合理地将钱投入到不同的存储计划里,就有机会使家庭的应税率降低一个档次,无形中将为整个家庭减轻好几个百分点的税金支出。在华人圈子里,这很有吸引力,有不少人为客户当理财顾问,通过选择不同的存储计划、保险及基金等产品来避税或延税,为这个行业增加了不少就业机会。
此外,诸如买新房或装修房子的税收抵免、长者的房产物业税资助、政治捐款税收抵免等等,对我是太新鲜了。
在加拿大,取之于民惠之于民,是看得见摸得着的。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而言,大家讲求的都应是合理的付出赢得合理的回报,只要双方都共同遵守这个原则,这将是一个共赢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