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留学生的鄙视链,你造吗?
鉴于该鄙视链过于主观,部分内容纯属娱乐,切莫当真
01
「学习鄙视链」
地区鄙视链:
你知道出国党都有一条鄙视链吗…
去英国的看不起去北美的…
去美国的看不起去加拿大的…
去加拿大的看不起澳新的...
澳新留学的看不起去东南亚的
什么新加坡,马来西亚,日本,韩国的…
去东南亚的看不起去港澳的…
美国:“去英国也叫上学?不就是方便游玩整个欧洲吗?
另外,去了之后整个人都gaygay的。
还有,我宁可上美国二流学校,也不去加拿大一流”
英国摇摇头:“我们毕竟是来学习的,
比不上去加拿大澳洲那些拿绿卡的。”
澳洲:“其实放羊生活挺好的,很心疼天天听东南亚口音的。”
东南亚:“港澳台叫留学?”
留学时间早晚鄙视链:
从小来这里读小学的看不起来读初中的,在这读初中的看不起来读高中的,读高中在本地高考的看不起来读foundation的,来读foundation的看不起本科的,在这上本科的看不起国内本科过来master的,master之后过来的??????
来读高中的只喜欢跟同样来读高中的人玩,来读预科的谁都认识都玩得来,985和211学校2+2的都互相认识,不少从小就过来的,可能已融入了local亚裔圈子了
master和PHD的,(抢过话筒)
“对不起啊,我们只学习不玩的。”
学校排名鄙视链:
National University >
Liberal Arts College >
Regional University >
Community College >
Wild Chicken University
蓝翔 > All above
UBC>SFU
SFU>ECU、KPU、LC、CC...
BCIT > All above
专业学科鄙视链:
既然有学校的鄙视,那就一定有专业之间的battle。
“医学院的学生永远站在专业链的顶点,其他专业速速退散。
“我们法律的学生来啦~”
“理科学生报到!”
“报告,工科学生带着千军万马已抵达战场”
“商科学生瑟瑟发抖”
文科:“.....”
学位鄙视链:
PHD/JD/MD > MBA >
Masters (Research>Taught) >
Undergrad > Certificate
02
「生活圈鄙视链」
衣服:
高定>轻奢混搭>
preppy style>美式复古风>
好莱坞mean girl风>
邪魅网红风>
高街时尚>
疯狂堆砌奢侈品爆款
北美:越来越潮,衣柜越来越多去bar的衣服
欧洲:不知道为什么穿搭风格越来越gay
澳洲:从正常到土的退化演变过程
食物:
加拿大>澳洲>日韩>美国>英国
加拿大因为华人众多,在美食这里赢回一局。
心疼吃着硬面包和炸鱼薯条英国的同学们。
出行:
私人直升机>专职司机接送>
自己开车>网约车>
走>skytrain
03
「社交圈鄙视链」
永远在social和奇怪高大上活动的白富美高富帅圈>
整天以dating姑娘为目的的花花公子圈>
整天泡在健身房的运动圈>
宅在家看综艺打麻将的死宅圈
世家的名媛永远站在社交圈的顶端。标配:大衣+斗篷+晚宴包。
平时总看到不少ins红人晒着出席各种show的照片,但其实名媛们,是主持某场show当当策划人什么的。
其次跟随的是Ins万粉的聚聚们,今天晒个在蒂凡尼的早餐,明天就去宝格丽下午茶。网红们永远是最新的潮流风向标。照片不滤镜叠加20次是不会发出去的,还要在照片中不经意炫个富。
然后就是爱生活爱运动的gym运动圈。每天的照片一定要毛巾蛋白粉水杯,大汗淋漓,对着反光的玻璃拍一张。
排在底层的就是每天躺在床上刷着微博“哈哈哈2333”转发,平时有空就是和朋友打游戏顺便打开bilibili追追番剧,正常时间就在图书馆赶duedueduedue,完全没有任何圈子可言,姑且定义为“咸鱼”吧。
还有一些就是非常难定义的类型了,整天在实验室,free pizza边上的学霸圈虽然不善言辞,但大牛很多,经常做一些普通人做不了的事情,比如去南极研究企鹅,没事去非洲爬个乞力马扎罗的这种IQ EO双高的学神,他们也是一个圈子。
那些扎堆整天打游戏的也算一个圈子,这个圈很难定义,因为他们除了学习只在乎游戏,不屑与他人为伍。
最后,你还有什么话要讲?
欢迎来互相伤害!